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登革热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

感染治疗 离床医学
2024-08-29

中国登革热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前言

二、术语

三、流行病学和预防

(一)流行病学

(二)预防

推荐意见1:

本病目前没有可使用的疫苗,早发现对防控有重大意义,因此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很重要(B1)。

推荐意见2:

发病5d内患者应采取防蚊隔离治疗措施,同时医院收治病房周围要立即杀灭成蚊,医务人员需穿长袖衣裤,值班房安装纱门和纱窗等预防蚊虫叮咬(C1)。

四、病原学和发病机制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五、临床特征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1~14 d,多数5~9 d。

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3期,即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登革热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种临床类型。

多数患者表现为普通登革热,可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仅少数患者发展为重症登革热。

(一)病程及临床表现

1.发热期:

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骤起高热,可伴畏寒,24 h内体温可达40 ℃。
除发热外,患者还可出现头痛、眼眶痛及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乏力,恶心、呕吐以及纳差,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发热期一般持续3~7d。
于病程第3~6天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皮疹为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或融合成片的红斑疹,其中可见有散在小片的正常皮肤,如红色海洋中的岛屿,简称"皮岛"。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皮下或黏膜出血、注射部位淤点淤斑、牙龈出血、鼻衄及束臂试验阳性等。

2.极期:

极期通常出现在病程的第3~8天。此时期,部分患者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明显的血浆渗漏,可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球结膜水肿、四肢渗漏征、胸腔积液和腹水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休克,出现如低体温、心动过速、四肢湿冷、脉搏细弱、脉压缩小或测不到血压等表现。
随着休克加重和持续,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实验室检查可表现为进行性白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计数迅速降低、HCT升高以及白蛋白下降等。
少数患者没有明显的血浆渗漏表现,但仍可出现严重出血(如皮下血肿、消化道出血、阴道出血、颅内出血、咯血、肉眼血尿等),严重者可出现胸闷、心悸、心律失常、端坐呼吸,气促、呼吸困难,嗜睡、烦躁、谵妄、抽搐、昏迷、行为异常、颈强直、腰痛、少尿或无尿、深度黄疸等严重脏器损害的表现。

重症登革热患者死亡通常发生于极期开始后24~48 h。

3.恢复期:

极期后的2~3 d,患者病情好转,胃肠道症状减轻,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回升,进入恢复期。部分患者可见针尖样出血点,可有皮肤瘙痒。

(二)重症登革热的高危人群

(1)老人、婴幼儿和孕妇;
(2)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哮喘、慢性肾脏疾病及慢性肝病等基础疾病者;

(3)伴有免疫缺陷病者。

(三)早期识别重症病例的预警指征

重症病例的预警指征包括:

(1)退热后病情恶化或持续高热1周不退;
(2)严重腹部疼痛;
(3)持续呕吐;
(4)胸闷、心悸;
(5)昏睡或烦躁不安;
(6)明显出血倾向(黏膜出血或皮肤淤斑等);
(7)少尿;
(8)发病早期血小板快速下降;
(9)血清白蛋白降低;
(10)HCT升高;
(11)心律失常;

(12)胸腔积液、腹水或胆囊壁增厚等。

六、诊断

(一)实验室诊断

1.血常规:

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小板计数下降幅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HCT升高提示血液浓缩[28]

2.血生化检查:

半数以上患者出现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轻度到中度升高,且AST的升幅较ALT明显。部分患者B型利钠肽(BNP)、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血肌酐升高等。

3.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

应在病程早期进行登革病毒核酸或NS1抗原或IgM/IgG抗体检测,有条件可进行病毒分型和病毒分离。具体检测方法及意义如下:
(1)应用IgM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ac-ELISA)检测登革病毒IgM抗体。IgM抗体阳性表示患者新近感染登革病毒,适用于登革热早期诊断。
(2)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登革病毒IgM抗体。阳性表示患者新近感染登革病毒,适用于登革热早期诊断。
(3)酶联免疫法检测登革病毒NS1抗原。阳性结果表示患者新近存在登革病毒感染,适用于登革热早期诊断。
(4)用免疫荧光法(FA/IFA)检测登革病毒IgG抗体。阳性结果只能说明受检者可能曾存在登革病毒感染,但血清抗体效价达1∶80或以上者有诊断参考意义,若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比急性期血清抗体效价有4倍或以上增长可确诊最近存在登革病毒感染。
(5)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登革病毒RNA。此法为一种灵敏、特异、快速、低污染的登革病毒RNA检测方法,可定性或定量检测登革热患者早期血清中的登革病毒。
(6)逆转录PCR技术检测登革病毒RNA及型别鉴定。此法可对早期病例进行登革病毒的检测及分型鉴定,基因扩增产物可进一步急性序列测定和分析。

(7)C6/36白纹伊蚊细胞分离登革病毒。从患者血液、组织或成蚊中分离出登革病毒,可确诊存在登革病毒感染,经鉴定可确定病毒型别。

临床标本的采集、保存及运送是关系到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对于病毒分离及病毒核酸检测尤为重要。
尽量采集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分别用无菌非抗凝管采集静脉血2~5 ml,标本应在4 ℃保存,并在24 h内送实验室分离血清。
实验室接到标本后,应尽快进行检测。

对于不能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的血清可冰冻于-70 ℃低温保存,并尽量避免反复冻融;对用于血清学研究的标本应放在-20 ℃保存。

推荐意见3: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发病1~5 d内血液中检测出登革病毒核酸及NS1抗原,或分离出登革病毒,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长或转阳者可诊断为确诊病例(A1)。

推荐意见4:

发病早期检出IgM提示急性感染(B1)。

推荐意见5:

发病1周内检出IgG提示二次感染(B1)。

(二)影像学诊断

1.胸腹部CT检查可发现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水,少数病例发现皮下血肿或渗出等;X线检查可发现心脏扩大。
2.腹部B超可发现胆囊壁增厚,腹水及肝脾肿大;心脏B超可发现心脏搏动减弱,严重者心脏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

3.头颅CT和磁共振成像可发现脑水肿、颅内出血等。

推荐意见6:

胸腹部CT或B超检查发现胸腔积液、腹水及心包积液等提示血浆渗漏(A1)。

(三)心电图检查

可发现各种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及非特异性ST段抬高,T波倒置等。

(四)临床分型及诊断

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病原学、血清学、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可将登革病毒感染分为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种临床类型。

1.登革热:

近期曾到过登革热流行区、居住地或工作地有登革热病例;有发热,伴乏力、厌食、恶心,头痛、肌肉及骨关节痛,皮疹和出血倾向等临床表现;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登革病毒IgM抗体、NS1抗原或登革病毒核酸阳性。

2.重症登革热:

在登革热诊断标准基础上出现下列严重表现之一者:
(1)严重出血:皮下血肿、肉眼血尿、咯血、消化道出血、阴道出血及颅内出血等;
(2)休克:心动过速、肢端湿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3 s、脉搏细弱或测不到、脉压差减小,血压下降[<90/60 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20%]或血压测不到等;

(3)严重器官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呼吸衰竭,急性心肌炎或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肝损伤(ALT或AST大于1 000 U/L),急性肾功能不全,脑病或脑炎等重要脏器损伤。

推荐意见7:

登革热诊断依据为近期有登革热流行病学史;有发热,伴乏力、肌肉及骨关节痛、皮疹和出血倾向等临床表现,或有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登革病毒IgM抗体、NS1抗原或登革病毒核酸阳性,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长或阴转阳(A1)。

推荐意见8:

重症登革热诊断依据为在登革热诊断标准基础上出现下列严重表现之一者:严重出血;休克;严重器官损伤包括ARDS或呼吸衰竭,急性心肌炎或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肝损伤(ALT和/或AST>1 000 IU/L),急性肾功能不全,脑病或脑炎等(A1)。

七、治疗

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防蚊隔离、早治疗。

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一般处理及预防性治疗等措施。

(一)一般处理

一般处理包括:
(1)卧床休息,清淡半流饮食;
(2)防蚊隔离至退热及症状缓解;

(3)监测神志、生命体征、液体入量、尿量,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及重症预警指征等。

(二)对症治疗

1.退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可以用温水擦浴;高热患者不能耐受时可给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慎用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布洛芬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避免加重胃炎或出血。
2.补液:出汗较多或腹泻者,根据患者脱水程度给予补液治疗,以口服补液为主。对于有恶心和厌食症状的患者可以通过少量多次口服补液来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汤和果汁均可以防止电解质失衡。慎用碳酸饮料,避免引起生理应激相关的高血糖症。对频繁呕吐、进食困难或血压低的患者,应及时静脉输液,可予等渗液如0.9%盐水等输注。
3.镇静止痛:可给予安定等对症处理。
4.老年人、孕妇、伴有基础疾病者应及时住院诊治,并给予密切观察及补液治疗。

5.根据患者意愿给予中医药辨证治疗。

推荐意见9:

动态监测体温、白细胞、血小板、HCT、血糖、尿量、出入量、肝肾功能等(A1)。

推荐意见10:

老人、孕妇及有严重基础疾病者,建议及时住院诊治(B1)。

推荐意见11:

不推荐使用现有的抗病毒药物(B2)。

推荐意见12:

加强支持对症治疗,可改善预后(A1)。

推荐意见13:

以口服补液为主(A2)。

推荐意见14:

有重症预警指征者及时补液治疗,可预防病情进展(B1)。

推荐意见15:

登革热伴血小板显著减少者,不推荐输注血小板(A1)。

推荐意见16:

中医药辨证治疗(B2)。

(三)重症登革热的治疗

重症登革热患者需住院治疗,密切监测神志、尿量及生命体征,有条件监测血乳酸水平。危重病例需转ICU治疗。对出现严重血浆渗漏、休克、ARDS、严重出血或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应积极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1.补液原则:

重症登革热补液原则是维持良好的组织器官灌注。同时应根据患者HCT、血小板、电解质、尿量及血流动力学情况随时调整补液的种类和数量。在维持良好的组织器官灌注和尿量达约0.5 ml·kg-1·h-1的前提下,应控制静脉补液量。当血浆渗漏率减少、病程接近极期结束时,应逐步减少静脉补液量。

2.抗休克预防和治疗:

出现休克时应尽快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初始液体复苏以等渗晶体液为主(如生理盐水等),对初始液体复苏无反应的休克或更严重的休克可加用胶体溶液。同时积极纠正酸碱失衡。液体复苏治疗无法维持血压时,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严重出血引起休克时,应及时输注红细胞或全血等。有条件可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以指导治疗。

对重症登革热的高危人群补液治疗是关键。如果患者有重症登革热的预警指征或血浆渗漏表现,早期静脉补液治疗可能会减轻疾病严重程度,合理补液可减少休克发生。

对发生严重血浆外渗尤其是伴有低蛋白血症者可及时给予输注人血白蛋白治疗,预防休克的发生或进展。

重症登革热应监测乳酸,以动态乳酸值改善作为监测指标,对于液体复苏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3.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1)出血部位明确者,如严重鼻衄给予局部止血。胃肠道出血者给予制酸药。慎用有创检查或肌肉注射以免发生出血风险,尽量避免插胃管、尿管等侵入性诊断及治疗;
(2)严重出血者伴血红蛋白低于7 g/L,根据病情及时输注红细胞;

(3)严重出血伴血小板计数<30×109/L,可输注新鲜血小板。登革热伴血小板显著下降但无明确出血者,给予输注血小板治疗不能预防出血及改善预后。

4.重要脏器损害的治疗:

(1)急性心肌炎和急性心力衰竭:应卧床休息,持续低中流量吸氧,保持大便通畅,限制静脉输液及输注速度。存在频发的房性或室性早搏时,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发生心力衰竭时首先予利尿处理,保持每日液体负平衡在500~800 ml,注意避免血压低于90/60 mmHg。此类患者多次口服或静脉地高辛类药物有诱发心肌缺血加重及心律失常的风险。
(2)脑病和脑炎:降温、吸氧,控制静脉输液量和输注速度。根据病情给予甘露醇或利尿剂静脉滴注以减轻脑水肿。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应及时给予辅助通气支持治疗。
(3)急性肾衰竭:可参考急性肾损害标准进行分期,及时予以血液净化治疗。

(4)肝衰竭:部分患者可发生严重肝损伤,如出现肝衰竭,按肝衰竭常规处理。

5.输液过量的诊断与处理:

如果补液的速度或量掌握不当,可能引起输液过量,这将导致出现大量胸腔积液和腹水,甚至脑水肿,是引起重症登革热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的常见原因。引起呼吸窘迫的其他原因包括急性肺水肿、休克造成的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和ARDS。

(1)引起输液过量的因素:包括静脉补液过多或过快;补液种类不恰当,如在血浆渗漏期选择低渗液体;严重出血患者,不恰当地给予过量静脉补液;不恰当地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浓缩血小板和冷沉淀;血浆渗漏好转后(退热期后24~48 h)仍持续静脉补液;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或缺血性心脏病、慢性肺病及慢性肾病。
(2)输液过量的临床特征:为呼吸窘迫、呼吸困难、气促、三凹征;哮鸣音;大量胸腔积液、张力性腹水;颈静脉压升高;急性肺水肿;顽固性休克等。
(3)影像学辅助诊断:胸部X线片可显示心脏增大、胸腔积液、腹水导致膈肌上抬,不同程度"蝴蝶翅膀"的表现、Kerley B线提示补液过量和肺水肿。

(4)输液过量的治疗方案:立即吸氧;减少或停止补液;根据病情调整静脉补液的速度和量;利尿治疗,根据病情给予小剂量速尿0.1~0.5 mg/kg,2~3次/d;监测血清钾及血氧,如出现低钾血症或高血压及时对症处理,必要时给予呼吸支持。

推荐意见17:

动态监测神志、血压、心率、尿量、HCT、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氧饱和度等对病情严重性评估及指导治疗有益(A1)。

推荐意见18:

重症登革热伴有乳酸明显升高提示器官灌注不足,预后不良(B2)。

推荐意见19:

重症登革热以静脉补液为主,但要防止输液过量(A1)。

推荐意见20:

发生输液过量应吸氧、减少或停止补液,利尿治疗(A1)。

推荐意见21:

严重出血伴血小板显著减少者,输注新鲜血小板治疗,可改善预后(B2)。

推荐意见22:

严重出血且血红蛋白低于7 g/L输注红细胞,可改善预后(B2)。

推荐意见23:

血浆渗漏明显且伴低蛋白血症者及时输注人血白蛋白或血浆,可减少休克发生(B2)。

推荐意见24:

重症登革热慎用有创检查或肌肉注射,以免发生出血风险(B1)。

推荐意见25:

慎用糖皮质激素(B2)。

推荐意见26:

发生ARDS、急性心肌炎(重型)、急性肾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脏器严重损伤转ICU治疗(A2)。

(四)中医药辨证论治方案

八、待解决的问题

引用: 张复春, 何剑峰, 彭劼, 等.  中国登革热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 [J] . 中华内科杂志,2018,57 (9): 642-648.

发热为主要诊断的病历首页数据分析

阿米卡星的安全性:是天使还是魔鬼?
伏立康唑的药理作用、基础研究及其在隐球菌感染中的治疗
抗微生物药物过敏患者的处置——西班牙指南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治疗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菌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β-内酰胺类药物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超敏反应
危重患者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延长输注:重温证据
重症患者G-菌感染,β-内酰胺类药物最佳治疗方案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感染急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两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联合应用,有可能吗?
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重症感染(指南优化要点)
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
视频13: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
视频12:碳青霉烯类和其它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社区获得性肺炎经验性治疗: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单用呼吸喹诺酮?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 年版)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临床应用
2张神表格: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方制剂的比较
大环内酯类药物长期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几个问题
视频6: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急诊成人及儿童临床应用指导意见(2020)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菌外作用有哪些?
名词小词典:抗菌药物、抗生素与抗菌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感染时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探讨
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的误区和探讨
抗菌药物联合治疗的指征、类型、优劣和新型非传统联合
图形助记:常用11大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
一文理清:18类抗菌药物特点及选用
神总结:各类抗菌药物特点及选用!
抗菌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表)
表格:常用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汇总!
抗菌药物的五大作用机制(6分钟视频)
汇总表:抗HIV药物与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收藏)
致病微生物的鉴别是全身性感染正确抗生素治疗的前提
抗生素:一切都取决于时机,不是吗?(综述译文)
优化抗生素应用:疗程和降阶梯治疗
常见感染的抗生素治疗:越来越多证据支持缩短疗程
如何使用抗生素的再思考: 把影响抗生素决策的4时间点整合到临床实践中
咳黄脓痰就用抗生素?看看众指南如何说!
我们该用抗生素治疗咽痛吗?
脓毒症的初始抗生素治疗(综述译文)
脓毒症时降钙素原导向的抗菌药物停用时机
2020年最新专家共识:降钙素原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难治性感染治疗:不只是抗菌药物
微生物思维看待抗感染的铁三角(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常用抗感染药物溶媒选择?配制后放置时间多久?(表格)
抗感染药物临床药理学及特殊生理、病理下的应用
慢性骨髓炎抗生素应用疗程
临床常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品说明书评价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 汇总表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这些知识我们该懂!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有何不同?
仅仅想到过敏会落坑:35岁女,发热5天,静滴头孢曲松后突发胸闷、气促?
如何正确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6种抗菌药物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和扣分细则
青霉烯类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与分级管理建议
碳青霉烯类之"四大培南"如何选?
重症患者的抗菌药物决策-最佳实践
抗菌药物对重症患者的不良影响与降阶梯治疗
危重患者抗生素治疗的关键细节
重症患者感染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加量与减量
低蛋白血症对危重症患者抗菌药物疗效的影响
重症监护病房血流感染抗菌药物的使用
少即是多:重症不是滥用抗生素的借口
重症患者准备接受侵入性操作,应该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吗?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不同部位感染的抗生素应用/选用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和诊疗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
这个细菌导致的腹泻“禁用”抗菌药物!
影响凝血功能的抗菌药物都有哪些?
头孢哌酮为何可致凝血障碍?如何处理?
肝肾功能减退患者,如何应用抗菌药物?
肾功能变化对抗菌药物疗效的影响
终末期肝病合并细菌等感染,如何选择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哪些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如何调整?
抗菌药物相关急性肾损伤AKI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如何调整抗菌药物?
CRRT对脓毒症治疗中抗菌药物清除作用的影响
CRRT时常用抗生素的剂量调整(表)
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常见问题及改进
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
临床上哪些抗菌药物有抗结核作用?
利奈唑胺抗结核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版)
关于抗菌药物雾化吸入的困惑
盘点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
看穿血脑屏障BBB,盘点透过BBB的抗菌药物
抗生素治疗相关性脑病?(病例)
抗生素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抗生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合理应用:争议与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抗生素治疗( WSES 国际共识声明)
急性胰腺炎,用不用抗菌药物,怎么样?
抗菌药物的胆汁浓度(表格)
表格:抗菌药物在下呼吸道组织的分布
经气道局部应用的抗感染药物(专家共识)
共识:成人抗感染药物下呼吸道局部应用
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如何经气道局部应用抗感染药物?
共识: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理论临床应用
基于抗菌药物PK-PD的感染治疗方案优化(视频)
图文+视频:应用PK/PD理论优化抗感染治疗
PK/PD对临床合理抗菌药物选择的指导意义(施毅教授)
成人体外膜氧合辅助治疗对常用抗感染药物药动学影响
脓毒症患者基于药效与药代动力学的抗感染治疗方案选择(上)
脓毒症患者基于药效与药代动力学的抗感染治疗方案选择(下)
学习笔记: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如何选用?
哺乳期乳腺炎如何使用抗菌药物?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非抗生素治疗研究进展
抗生素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疗程
病例学习:何为铜绿假单胞菌?定植/污染?指南如何选择抗菌药物?
真正的勇士耐药菌,敢于直面各种强大的抗生素
耐药形式严峻,革兰阴性杆菌GNB感染抗生素疗程如何调整?
MRSA如何选用抗菌药物: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感染的抗感染治疗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抗感染治疗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抗感染治疗
常见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天然耐药(表格)
2020年抗菌药物“三网”监测数据汇报(视频)
限制抗菌药物使用对降低耐药率作用的争议:解读与思考
耐药背景下,抗菌药物如何个性治疗?(视频)
WHO声称:目前正在研发的抗菌药物不足以治疗“超级细菌”感染
重症患者耐药阳性菌抗菌药物剂量调整:有方可寻
重症感染抗菌药物选择:广覆盖与个体化
药代动力学导向的重症感染患者抗生素个体化与精准化治疗
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进展与控制策略
肾功能减退时,万古霉素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
抗MRSA药物(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以达托霉素)的不良反应
《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南(2020更新版)》解读
病例学习:瘙痒+可触及的红疹,万古霉素之伤?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剂量】中国专家共识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警惕抗菌药物与乙醇相互作用致双硫仑样反应
这些止咳糖浆含乙醇!慎重与头孢类抗生素联用?
抗菌药物的的临床合理使用(上下集视频)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策略(华西第二医院陈力)
抗菌药物临床选择(好文+视频合集)
戏说抗生素(上下集,卓超博士)
BBC纪录片《抗生素真相》
尿路感染抗菌药物选择策略及特殊类型尿路感染的治疗建议
中国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2020)
创伤后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专家共识
淋球菌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指南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的争议
介入诊疗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专家共识
2020年指南: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患者的抗感染治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
到底何为中性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的主要病原体是?
避坑:八大案例盘点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用药
全身用氟喹诺酮类药品说明书修订: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风险!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何为无氟喹诺酮、氟喹诺酮、呼吸喹诺酮类药物?如何正确使用?
莫西沙星的心脏毒性
案例:输入左氧氟沙星后,左痒右痒全身痒
阿奇霉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免疫调节指征:写给临床医生的简要综述
阿奇霉素的“用三停四”靠谱吗
这位HIV合并梅毒的患者,青霉素过敏,能用阿奇霉素吗?
又OUT了,肺炎支原体肺炎还首选阿奇霉素?
多黏菌素B诱发皮肤色素沉着的机制
多黏菌素雾化的若干问题
如何优化静脉注射多黏菌素的处方,以提高危重患者的寿命和疗效?(附原文)
同为多黏菌素,各有千秋,如何使用?
多黏菌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
中国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
多黏菌素类合理应用国际共识指南(2019)
假如抗菌药物会发朋友圈,它们都发什么呢?
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当茶碱遇到抗菌药物,该警惕什么?
细菌性疾病的目标治疗:主要病原菌的抗菌药物选择
CAP初始经验性抗感染药物选择方案再解析(再读指南)
学习笔记:社区获得性肺炎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如何选择药物:社区获得性肺炎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图文+视频:何为抗菌药物的DDD?如何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同病异人,CT病灶典型,勿滥用抗菌药物!
病例分享:食道的镜下图犹如脆皮冰激凌,抗生素之祸?
病例:多种抗生素包围也无效的肺炎,lipoid pneumonia
发热的艾滋病男青年,持续探案+9次调整抗生素终究揪出罕见元凶?
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从理论到实践
资源分享:抗菌药物,一知半解?33个高清视频合集!
视频14:脊椎脊髓炎的抗感染治疗
视频13: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
视频12:碳青霉烯类和其它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视频11:抗菌药物的配伍
视频10: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使用之腹腔脓肿
视频9: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使用之细菌性脑膜炎
视频9+图文: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抗菌药物使用
视频8: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使用之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
视频7: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使用之复杂性尿路感染
视频6: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视频5:喹诺酮类抗生素
视频4: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视频3:青霉素类抗生素
视频2: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视频1:如何评价、选择抗菌药物?


好记性不如点个赞!收藏起来以防忘记哦!
小师妹和俺建立了资料分享群,邀您互相交流,微信gabstudy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籍宝库,用完记得收藏哦,下次更方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离床医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